2014年春天,歐羅巴大地,風自東方來。
  3月22日至4月1日,習近平主席開啟對荷蘭、法國、德國、比利時的國事訪問,出席在荷蘭召開的核安全峰會,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、歐盟總部。11天,90多場活動。透過豐富多彩的外交活動,如春風化雨般,現代中國的國家價值觀傳遍歐洲。
  對歐洲來說,中國曾經是“老大帝國”。但不知不覺間,中國已華麗轉身,駛上崛起的快車道。眾所周知,傳統西方曾習慣戴“有色眼鏡”看待中國,顯然這種觀念已嚴重脫離實際。
  剛走出歐債危機惡夢的歐洲諸國,想分享中國發展帶來的機遇,又害怕中國強大後帶來威脅,內心少不了糾結。
  在荷蘭海牙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,習近平發表中國關於發展和安全並重、權利和義務並重、自主和協作並重、治標和治本並重的核安全觀。這是中國首次公開“核安全觀”,也是世界各國中第一個提出“核安全觀”。
  在德國,習近平以“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”展開話題,指出這不是權宜之計,更不是外交辭令,而是從歷史、現實、未來的客觀判斷中得出的結論,是思想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。
  “和平發展道路對中國有利、對世界有利,我們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堅持這條被實踐證明是走得通的道路”。習近平的這番講話,是對曾經甚囂塵上的“中國威脅論”的有力回擊。
  面對烏克蘭問題、中國國防預算、南海問題等歐洲民眾關註的“敏感”話題,習近平無不有問必答,在世界熱點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,更在事關中國國家利益的問題上表明中國立場,亮出中國底線:
  ——烏克蘭問題,“對於一切有助於局勢緩和政治解決的方案,中國持開放的態度”;
  ——國防建設領域,“我們絕不走‘國強必霸’的道路”“我們必須有足以自衛防禦的國防力量”;
  ——南海問題,“我們不惹事、不怕事,有關我國領土主權完整的事情,當然要堅決捍衛”。
  打消疑慮、破除戒心,才能形成“和而不同”的共識,拓展彼此合作的空間,找到更多的利益契合點,也才能分享彼此發展尤其是中國崛起帶來的機遇。
  同為世界不容忽視的力量,中歐雙方尤其需要互相尊重、互相借鑒、互相促進,習近平說:“尊重雙方改革道路,借鑒雙方改革經驗,以自身改革帶動世界發展進步。”
  在此背景下,不僅“德國質量”同“中國速度”對接有著美好前景,中荷建立開放務實的全面合作伙伴關係,中法開創緊密持久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新時代,中德關係提升為全方位戰略伙伴關係,中比建立全方位友好合作伙伴關係……
  一個開放的中國,正與伙伴們共享自身發展機遇,讓世界對中歐全方位關係的發展充滿期待。
  歐洲之行是繼往開來的一次旅程。崛起中的中國必然需要從歷史中汲取前進的動力,從習近平演講中不斷出現的飽含深意的中外名言警句,到身著中式服裝出席歐洲王室的盛大國宴,“中國風”的形象,舉手投足間展示著中華民族文化風采和自信,“讓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,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”。
  也正因為文化底蘊的力量,習近平說,“獨立自主,是中華民族和法蘭西民族的共有稟賦”,“中華民族和德意志民族是兩個偉大民族,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”。
  中國精神源於五千年的文化傳統,豐富於現代理念的不斷吸納,具體化於中國夢的提出。習近平說,“中國五千年沒有斷流的文化不能丟掉了”,“中華民族是兼容並蓄、海納百川的民族。我們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勇於探索、不斷前行。”乃至於面對世界一些國家對中國存在的偏見,也要“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信、耐力、定力”。
  從提出“醒獅論”到呼籲在歐亞大陸架起友誼和合作之橋,習近平以睿智的語言向歐洲人展示了中國領導人的風采,讓歐洲乃至全世界瞭解中國道路、中國立場、中國機遇和中國精神,這是對中國執政理念的表達,更是對現代中國國家價值觀的全方位闡釋。
  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告訴歐洲,看待中國的視角,要跟得上中國的發展變化,“老大帝國”只是歷史的片段,當今中國正努力成為傳統底蘊和先進理念兼備的現代國家。追求持久和平繁榮是中歐雙方的共同目標,一如希望中歐雙方的年輕人用欣賞、包容、互鑒的態度來看待世界上的不同文明,習近平歐洲之行用現代中國國家價值觀向世界表明,中國已經做好準備,用更加開放、更加包容的姿態,展示發展的勇氣和智慧。
  “等閑識得東風面,萬紫千紅總是春”,春的姿態、春的氣息,讓人期待。(完)  (原標題:現代國家價值觀的總宣示——習近平訪歐的時代啟示與歷史坐標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n65pncfd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